我想所有中國人都搶盡了風頭。而你們餓了,就坐在那裡等著吃午餐。快。
(師父,我再請問一個問題。)好。(您說這個世界是虛幻的。那麼時間跟空間是不是也是虛幻的?)是,是。(是。)因為我們被掉在那個虛幻的那個…所以迷魂陣裡面哪,叫空間和時間。所以我們才有這個「你」,有這個「我」,有我剛生出來,有他剛生…從我生出來等等。那個都是時間空間搞出來的。如果沒有的話,我們從來不會生也不會死啊,也不會有什麼親戚朋友,不會有新的孩子跑出來,不會有長大,開始慢慢長大,老了等等,死。
(那既然都是假的,都是虛幻的,那師父為什麼還要再說法呢?)我因為你們是在虛幻裡面痛苦叫啊、哇哇叫啊。我才把你們撈出來啊。(那有撈完的時候嗎?)沒有。(沒有撈完的時候。)對我全部就撈完啦。對你們還沒有撈完。(您現在已經通通撈完啦?)我認為沒事可以撈的,沒有人可以撈的。就是你們自己覺得這樣,我才再繼續跟你們玩哪。對我沒有什麼事啊。
這很難解釋。這很難解釋。我看法跟你們看法不一樣。所以我沒辦法。不過沒關係。你們需要的時候,我就來嘛。不需要我就走嘛。這樣那麼簡單。因為我也沒事幹啊。除了救你們,我沒別的事可以做啊,意思說我沒有任何欲望啊。我沒有要當明星,或是有什麼很高大的目的要得到。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做啊。所以,好吧—你們要我做什麼,我就做什麼嘛。我時間都是你們的。
我所要求東西都是因為你們要求的。了解師父意思?所以我很有時間哪,很有時間,很有元氣。你們要玩什麼都可以。你滿足嗎?比方說,你現在已經開悟,你很快樂了,整個世界都快樂,我就消失了。整個世界也消失了。所以還是要有工作做,因為還有人還在裡面哪。比方說啊,一個老師喔,他已經畢業啦,他當老師了。他英文什麼都會講啊。他不用在那邊寫了。不過他還回來那個學校教你們ABC,因為你們要學,不是他要。即使對他來講,英文是很簡單哪,不過對你不簡單。所以他是還是要來。對師父沒事做。不過你們痛苦嘛,你們想脫離你們自己的幻想的苦惱啊,所以我才教你們:應該怎麼做、怎麼做、怎麼做。不過今天中國人問的很漂亮啊。(師父,我會說中文。)你會說啊?你都聽得懂啊。你都聽得懂嗎?(不,不,不)聽不懂。
(我只是想請問您—這些文宣上的「南無清海無上師」的英文意思是什麼?)這不是我說的,是弟子們說的。當他們向我所謂的肉身名號祈求—他們給我這個肉身工具的名號—他們向這個名號祈求時,其實是在與我的高我連結,也就是我的最高本性,然後他們的祈求就靈驗了。比方說,他們可能在某些意外事故,或困境中得救。所以他們就把這個訊息傳播出去。他們說,如果你向她祈求,向「南無清海無上師」,也就是英文說的「清海無上師」祈求—那麼你在某些情況下就會得到幫助。所以他們才把這個名號傳播出去。不客氣。
噢,是的,我講的是英文。沒關係。我想,你懂英文吧?好,還有嗎?「無上師」指的是我們的真我,我們最高等的意識。好嗎?它並非只專屬於這個人,因為它實際上是每個人的意識。可是人們不明白這一點。他們還不明白。所以那些明白的人會認識他們自己。甚至他們根本沒意識到。而是其他人認出他們,然後給他們一個頭銜。
比方說,你不會總是到處跟別人說:「看,我是某某教授。」但因為你完成了某個程度的教育,你擁有博士學位,然後大家都知道你在某某大學教書過,所以人們自然而然地稱你為某某教授。然後其他人也過來說:「嗯,這是某某教授。」而不是你跑來說:「看這裡。我是某某大學的博士。」明白我的意思嗎?人們會根據你的成就給你冠上某種頭銜,而你無法逃避。所以「南無」這個詞只是—我認為他們是引用自佛教傳統。就像你對諸佛都說「南無」一樣,對吧?「南無釋迦牟尼佛」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於是他們說「南無清海」。
「南無」是梵語的名稱。意思是「我向你問好」「我向你致敬」—就像「向你合十致意」。就是這樣。所以他們就把它混在一起,變成「南無清海無上師」。「清海」是英文,「無上師」是中文,「南無」是梵文。所以你選擇你想要的語言。我也沒辦法。好嗎?
我們來自不同的背景。因為如果你是基督徒,你甚至不會稱耶穌為「耶穌大師」—你只是稱他為「耶穌」,這是很尊敬的稱呼。但在中國[文化]裡,如果你只稱呼一位大師的名字,那就是不敬。所以,他們必須說「清海師父」,或「清海無上師」,因為他們認為我是無上的。順帶一提,我認為我是。我認為你們都是,但你們沒有認清這一點。不過,認清自己是自己的無上師,沒什麼大不了的。沒什麼好驕傲的。這只是很平常的事。就像有一天早上,你突然發現自己有兩隻眼睛。
所以他們加上「南無」,是因為他們是佛教徒—他們許多人都是佛教徒。因為我一開始出來弘法時,穿的是佛教袈裟,但我[脫下了袈裟],好讓大家更容易接受。因為我們應該是普世的,而不是只屬於一個教派,或一個宗教—這樣會導致分裂。我們已經夠分裂了,這已製造夠多麻煩了。
然後我的徒弟有許多人都有基督教背景,所以他們喜歡稱呼我「清海」,就像他們稱呼「耶穌」一樣,比方說這樣。而佛教徒會說:「不,我們必須加上『南無』。這樣比較像佛教。」所以我就變成了「南無清海」,然後又加上「無上師」,因為我當初[是從]台灣(福爾摩沙)開始弘法的。所以它就變成了梵文、中文和基督教合在一起。所有這些背景合在一起,變成了你問我的那句話:「南無清海」,然後加上「無上師」,又叫「南無清海無上師」。
好嗎?只是個稱呼而已。他們在遭遇困難和有危難時,呼求這個名號有靈驗。所以他們才把它傳播開來。我沒辦法。我也無法收買他們這麼做。如果不靈驗,就算我收買他們,他們也不會再這麼做了。情況就是這樣。你滿意了嗎?還有其他問題嗎?
新來的人,你沒話要說?(我正在聽。)你在聽。好,都是一樣的。好吧。如果你們沒有其他問題了,我想邀請你們吃午餐。不然對你們來說太晚了。或者[如果]你們想要提問,也很歡迎。我為你們服務,我的時間就是你們的時間。
(我想問最後一個問題。)問多少問題都不要緊。沒關係。(您很有幽默感,我非常欣賞。)噢,真的嗎?我們需要幽默感才能活下去,不是嗎?
(我可以假定您的教理實際上涵蓋了所有其他宗教嗎?)是的,可以。(所以,它確實偏離了佛教,因為…)我也從沒說過我是佛教徒。因為我也是天主教徒,也是基督徒,也是印度教徒。是你們把我放進,那個框框裡,懂嗎?(懂。)好的。(是,這就是我想了解的。)
如果你想按照你認為的佛教規矩追隨一個「佛教徒」,比如剃光頭,坐在寺廟裡,每天建造更大的寺廟,然後叩叩叩、鏗鏗鏘鏘、唸誦所有佛經、唸誦明師留下的所有教理,那麼你就跟錯了人。我不是那種佛教徒。(好的。)我讓人們開悟,讓他們了解自己就是佛。我不會叫他們反覆唸誦諸佛的教理,因為那些他們根本不懂。所以如果你想跟隨一位真正的佛教徒,我就是,如果想跟隨「傳統」的佛教徒,那就去找別人。(謝謝您。)不客氣。
最重要的是開悟,而不是宗教術語、衣服或宗教名稱。嗯,我想你了解很多了,但你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消化。僅此而已。我也曾經花了很長時間。我沒有看不起你,因為我甚至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了解那些佛教術語—比如「在世明師」之類的。以前我說:「佛陀是唯一的。沒有佛陀,我會下地獄。」我多年來一直這麼想。我甚至花了好幾年才突破這一點,所以我能理解,對你來說[這]有多難。但你已經了解很多了,比我剛開始學佛時了解得更多,真的如是。所以你比我離得更近,比我當時離得近多了。所以我不擔心你。你會明白的,也許明天就明白了。
那麼—午餐,好了嗎?(是的,好了,師父。)沒問題了?我們也可以在餐桌上提問。所以很歡迎。但我想告訴你們:我愛你們,因為我知道你們很誠心,你們很苦悶,你們想了解一些事情。但不容易克服成見。
成見。超過那個成見的地方。就這樣而已。不然你們都懂了。靈魂都很準備好啦。沒問題。就是我們學太多。人跟我們講太多「應該這樣、那樣才對。」「應該那樣子。」他們根本自己也不懂。然後一直教你。然後你認為這樣是對,因為你尊重他們。有時候你認為一個法師應該了解比你多,不一定。然後他就講他的錯誤,他自己不了解,他懂得不對。然後他就跟你講不對,然後你因為尊重他那個衣服,尊重他那個的剃頭啊,你就認為他對、你不對。然後你就抓他那個觀點變成你的。事實上你本來就對了。因為你就走錯了。你在這邊還好,又被他拉過去那邊又更遠,然後越來越遠。我了解啦。沒問題。慢來,好嗎?
(這些我怎麼吃得完?)(謝謝您。)慢慢吃(好,好的。)(那現在情況如何呢?您為何不留下來?)不,我不會一直留在這裡。只是來來去去。(來來去去。)是的。(是,是。希望我們能再見面。)好的。(很榮幸見到您,大姊。)我也是。你的悠樂(越南)語說得比我好。你說得比我好。你什麼都知道。所以那些地方你都知道。(我熟悉廣義的所有地方。)你知道的比我還多。(不然我早就回去了。)我在廣義待的時間不多。我在那裡出生,但後來去首都求學。(去了首都,然後再去美國留學,對嗎?)出國了。啊,不是,我去了歐洲。(歐洲。)所以我對家鄉的了解比不上你。(希望我很快就有機會去探望您的父母。)希望如此,好的。但我父母可以來看我,沒問題。(真的嗎?)是的。好吧,再見,教授。
照片說明:生命帶有尊貴的色彩